矿用高压开关柜作为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关键设备,长期处于高湿度、多粉尘、强振动且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复杂环境中,易出现各类故障,威胁井下安全生产与供电稳定性。深入分析常见故障类型,有助于提前预防、快速排查和高效处理问题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常见故障进行详细剖析。
一、电气故障
(一)绝缘故障
绝缘故障是矿用高压开关柜常见的电气故障之一。井下潮湿的环境会使绝缘材料受潮,导致绝缘性能下降;粉尘堆积在绝缘件表面,易形成导电通道,引发沿面放电。此外,长期运行中的过电压冲击、绝缘老化等因素,也会造成绝缘击穿。例如,绝缘子表面污秽严重,在高湿度环境下,可能发生闪络放电,导致开关柜跳闸;电缆终端头绝缘密封不良,水分侵入后,会引发绝缘电阻降低,甚至短路故障。
(二)过热故障
过热故障多发生在触头、母排连接处等载流部位。一方面,由于触头长期使用后出现氧化、磨损,接触电阻增大,导致发热;另一方面,螺栓松动、安装工艺不当等原因,也会使连接部位接触不良,产生热量。例如,真空断路器触头接触压力不足,在大电流通过时,触头温度会迅速升高,严重时可烧蚀触头,引发设备损坏。母排连接处若未按规范进行搪锡处理或螺栓未拧紧,运行中会因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,甚至引发火灾。
(三)短路故障
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的原因较为复杂。电缆绝缘破损、设备内部元件损坏、小动物进入开关柜等,都可能导致短路。例如,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后,绝缘层破裂,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直接导通,形成短路;开关柜内的绝缘子断裂,使带电体与柜体直接接触,也会引发短路。短路故障发生时,会产生巨大的短路电流,可能损坏开关柜内的设备,甚至引发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。
二、机械故障
(一)操作机构故障
操作机构是实现高压开关柜分合闸操作的关键部件。长期频繁操作会导致操作机构的零部件磨损、变形,如弹簧疲劳、分合闸线圈烧毁、连杆断裂等。例如,弹簧操作机构的弹簧在多次储能、释放后,弹性减弱,无法提供足够的分合闸动力,导致断路器无法正常分合闸;分合闸线圈在操作过程中,因电流过大或长时间通电,会出现过热烧毁现象,使操作机构失效。
(二)传动部件故障
传动部件用于将操作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断路器触头。传动部件的连接部位若松动、卡涩,会影响分合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例如,传动杆与拐臂的连接销松动,在分合闸过程中,可能导致传动杆脱落,使断路器无法正常动作;传动部件的轴承磨损,会增加摩擦力,导致分合闸时间延长,影响设备的保护性能。
(三)隔离开关故障
隔离开关常见故障包括触头接触不良、操作困难等。触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,易氧化、锈蚀,导致接触电阻增大;操作机构与隔离开关之间的连杆调整不当,会使隔离开关合闸不到位或分闸不彻底。例如,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氧化形成氧化膜,会使接触电阻增加,引起触头过热;隔离开关的操作手柄与操作机构之间的连接松动,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会感觉操作困难,甚至无法正常操作隔离开关。
三、保护装置故障
(一)保护误动作
保护误动作会导致开关柜不必要的跳闸,影响井下正常供电。保护装置的定值设置不合理、二次回路接线错误、电磁干扰等,都可能引发保护误动作。例如,过流保护定值设置过低,当系统出现短暂的冲击电流时,保护装置可能误判为过流故障,导致断路器跳闸;二次回路中,若电缆绝缘破损,使不同回路的信号线短路,可能会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。
(二)保护拒动作
保护拒动作是一种危险的故障,当设备发生故障时,保护装置无法及时切断电路,会使故障范围扩大。保护装置本身损坏、回路断线、信号采集不准确等原因,都可能导致保护拒动作。例如,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,会使保护装置无法采集到正确的电流信号,在发生短路故障时,保护装置无法动作;保护装置的继电器触点氧化、粘连,会导致保护信号无法正常输出,造成保护拒动作。
四、其他故障
(一)防爆性能故障
矿用高压开关柜的防爆性能至关重要,若防爆面损伤、密封件老化失效,会破坏开关柜的防爆结构,增加瓦斯爆炸的风险。例如,在搬运或安装过程中,开关柜的防爆面受到碰撞,出现划伤、凹痕,会使隔爆间隙增大,无法满足防爆要求;密封胶条长期使用后,老化变硬,失去弹性,会导致柜体密封不严,外界的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进入柜内,引发危险。
(二)通信故障
随着智能化矿山的发展,矿用高压开关柜大多具备通信功能,用于实现远程监控和 “四遥” 操作。通信故障会影响设备的远程管理和监控。通信线路损坏、通信模块故障、通信协议不匹配等,都可能导致通信中断。例如,通信电缆被机械损伤或受到电磁干扰,会使信号传输不稳定,甚至中断;通信模块的电源故障或软件故障,会导致无法与监控系统进行正常通信,管理人员无法实时掌握开关柜的运行状态。